【温馨提示】:打开微信 - 点击右上角 + 号 - 添加朋友, 搜索 jiaotongxing 或者 交通出行网,添加关注,获取最新各地天气资讯、天气预报等信息!
【原标题:2013年气候变化回顾:全球正在变暖,我们必须行动!】
近日,英国《卫报》发表文章,盘点了2013年气候变化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并呼吁人们,全球正在变暖,我们必须行动起来。
2013年5月10日,气候变暖的首要元凶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首次超过400ppm(ppm:百万分之一)。上一次温室气体达到如此高的浓度还是在几百万年前,那时北极还不是冰雪世界,撒哈拉大沙漠还是草原,海平面则比现在高40米。
这个历史性的浓度提醒人们,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有增无减。人们也更加肯定,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森林遭砍伐正在打破帮助人类文明蓬勃发展的稳定的气候。
9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公布了一份关于气候变化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告。报告明确了全球变暖是人类活动的结果。报告的作者表示,如果没有“实质性的和持续的”减排措施,各国政府设定的温度升幅控制在2度之内的目标将无法达成,从而导致热浪、干旱以及更多极端天气的发生。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呼吁世界各国领导人就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达成一个新的全球协议。“全球正在变暖,我们必须采取行动。”他说。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由数百名全球气候专家编写,是IPCC时隔五年来的第一份气候变化报告。报告还指出,到2100年,海平面预计将上升26至82厘米,海洋酸度也将增加。一份10月份的报告显示,海洋正以300万年来最快的速度酸化,物种的大灭绝几乎不可避免。
过去15年来,全球温度上升速度有所减缓。但气候变化委员会联合主席托马斯·斯托克(Thomas Stocker)否认气候变化出现了“停止”,他表示气候变化趋势的计算周期不应该小于30年。
IPCC报告中最具争议的部分包括多少二氧化碳可以回流到大气中而不会触发气候变化,以及超过一半的“碳预算”已经用完的结论。
由于人们必须将化石燃料储备的2/3留在地下,才能保证全球温度升幅不高于2℃,今年4月,气候经济学家斯特恩和其一些专家曾对“碳泡沫”风险的存在发出警告。斯特恩表示:“金融危机已经表明,风险被忽视时,会发生什么。而这一风险的危险性之高,使得不论投资者还是决策者都无法将之化解。”
5月,一项对1991至2011年间发表的数千篇科研论文进行的研究显示,97%以上的文章赞同人为因素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气候专家对于全球变暖的原因达成了进一步的共识。
然而,科学上对全球变暖原因的共识并没有带来政治上的共识。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9次缔约国大会在波兰举行。然而大会结果仅是各国“回家做自己的功课”,并未就在2015年达成全球协定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气候变化谈判的问题关键是:哪些国家应该减少排放?减少的排放量又是多少?
托尼·阿伯特(Tony Abbott)领衔的澳大利亚政府表示气候变化“毫无意义”,引来了各界批评。他不仅没有派人参加气候谈判,还准备放弃碳税计划。但与此同时,2013年澳大利亚春天的温度达到了历史最高。
不过,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二氧化碳排放大国均有好消息。7月份,两国同意加大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这被视为达成最终全球气候协议的积极举动。两国的合作范围将涵盖清洁车辆、碳捕获技术、能源效率和智能电网等领域。
2013年,中国的北京、上海和深圳也纷纷启动了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这可能有助于解决骇人听闻的空气污染问题。允许碳排放交易配额进行交易被许多人视为是削减排放量的最经济方式。但世界上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欧盟碳交易体系在2013年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也没有解决碳指标过剩所导致的价格下跌的问题。
在英国,联合政府内部就环境政策问题也展开了博弈。报道显示,英国首相卡梅伦(David Cameron)欲消除所有的“绿色垃圾”,即能源法案中规定的环境税。相比之下,副首相尼克·克莱格(Nick Clegg)则表示:“我们将竭尽所能加强低碳部门在新经济中的作用。”